穿心莲
穿心莲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穿心莲
拼音拼读
chuān xīn lián
药材别名
一见喜、苦胆草、印度草、榄核莲、四方莲
英文名称
Andrographis paniculata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
药用部分
爵床科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m.f.)Nees.的地上部分。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单叶,对生,纸质,叶片卵状、矩圆状披针形。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集成大型圆锥花序;裂片三角状披针形;花冠白色而下唇带紫色斑纹,二唇形;雄蕊2枚;子房上位。蒴果扁,有2条纵槽,疏生腺毛,成熟后开裂为2果瓣。种子多数,骨质,多皱纹,秃净,黄色或深褐色。花期8~9月,果期10月。
产地分布
穿心莲生于湿热的平原、丘陵地区。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有栽培,目前长江南北各地广泛引种。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药材性状
茎方柱形,多分枝,节稍膨大;质脆,易折断。单叶对生,叶柄短或近无柄;叶片皱缩、易碎,完整者展开后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缘或波状;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光滑。气微,味极苦。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肺经、胃经、肝经。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属清热药下属中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
穿心莲用量6~9克,煎服;外用适量。用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泄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毒蛇咬伤。
药理研究
穿心莲主要具有解热的功效与作用;多种穿心莲内酯及各种注射剂均有解热效果;还有抗病原微生物及抗炎、增强免疫功能;总黄酮体内体外能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抗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损伤和对实验性心肌梗死兔有一定保护作用;另外,还有保肝利胆、抗肿瘤、抗蛇毒、抗生育作用。能明显抑制钙调素激活靶酶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对牛眼晶状体内醛糖还原酶有一定抑制作用;有抑制大肠杆菌的作用,且对大肠杆菌毒素引起的腹泻有对抗作用。
化学成分
含二萜内酯类化合物:主要有穿心莲内酯、穿心莲黄酮、木蝴蝶素A、穿心莲黄酮苷、脱水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并含有去氧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高穿心莲内酯、潘尼内酯、穿心莲酮、穿心莲烷等;还含14-去氧-11-氧化穿心莲内酯、14-去氧-11,12-二去氧穿心莲内酯、14-去氧穿心莲内酯及穿心莲内酯苷、14-去氧穿心莲内酯苷;另外,根茎含黄酮类化合物。
使用禁忌
阳虚及脾胃虚寒者慎用。不宜过量或久服。
配伍药方
1.治流感:穿心莲叶研末,每日2~3次,每服3克;预防流感,穿心莲叶研细粉,吹入咽喉中,每日1次。(《青岛中草药手册》)
2.治肺炎:穿心莲、十大功劳叶各15克,陈皮6克。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3.治支气管炎,肺炎:穿心莲叶9克。水煎服。(《江西草药》)
4.治百日咳:穿心莲叶3片。水泡,蜂蜜调服。日3次。(《江西草药》)
5.治烫火伤:穿心莲干叶研末,调茶油;或鲜叶煎汤涂患处。(《福建中草药》)
6.治急性菌痢,肠炎:穿心莲9~1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江西《草药手册》)
7.治高血压:穿心莲叶5~7片。开水泡服,每日数次。(《江西草药》)
相关中药材推荐
石上柏 shí shàng bǎi
疏风、清肺止咳、解毒止痛、清肿抗癌、利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苦参 kǔ shēn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草果 cǎo guǒ
燥湿温中、除痰截疟。属化湿药。
丁公藤 dīng gōng téng
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散寒药。
汉桃叶 hàn táo yè
祛风止痛、舒筋活络。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栀子 zhī zǐ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泻火药。
麻油 má yóu
润肠通便、解毒、生肌。属泻下楷下属分类的润下药。
鹤草芽 hè cǎo yá
驱虫,解毒消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雷公藤 léi gōng téng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消炎、解毒。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车前草 chē qián cǎo
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