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部
百部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百部
拼音拼读
bǎi bù
药材别名
大春根菜、虱蚤草、穿山薯、大叶百部、野天门冬
英文名称
the tuber of stemona
功效分类
止咳平喘药
药用部分
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Miq.)Miq.、蔓生百部Stemona ja Ponica(Bl.)Miq.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e Lour.的块根。
动植物形态
茎缠绕,叶对生,广卵形,长10~30厘米,宽3~10厘米,基部浅心形,叶脉7~13条,叶柄长3~10厘米。花单生或2~3朵成总状花序,总花梗腋生,与叶柄分离;花黄绿色带紫色条纹,花药附属物呈钻状或披针形。
产地分布
生于向阳处灌木林下、溪边、路边及山谷和阴湿岩石上。分布于湖北、广东、福建、四川、贵州。
采收加工
需在晴天进行,挖取根部,去土晾晒,存放在阴凉干燥处。
药材性状
纺锤形或长条形,长8~24厘米,直径0.8~2厘米。表面淡黄棕色或灰棕色,具浅纵皱纹或不规则纵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暗棕色,中柱较大,中心类白色。
性味归经
性微温,味甘、苦。归肺经。
功效作用
润肺止咳,杀虫灭虱。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临床应用
用量3~9克,生用或蜜炙用。外用适量,水煎或酒浸。主治外感咳嗽,常配荆芥、桔梗、紫菀等。此外,可用生百部30克煎取浓汁30毫升,每晚临睡时作保留灌肠,连用5天为一疗程。另可用20%醇浸液或50%水煎液外用,灭头虱、体虱及虱卵。近年来,用百部治疗肺结核、百日咳、慢性气管炎等均有一定疗效。
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试验结果表明,能抗病原微生物;抗寄生虫;镇咳、祛痰、平喘;具有弱的抑制中枢作用;有毒。
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百部碱、原百部碱、对叶百部碱、异对叶百部碱、二去氢对叶百部碱、直立百部碱、百部碱、对叶百部螺碱、豆固醇、苯甲酸、胡萝卜苷、芝麻素等。
使用禁忌
脾胃虚弱者慎服。
配伍药方
①治卒得咳嗽:生姜汁、百部汁合煎,服二合。(《肘后方》)
②治三十年嗽:百部10斤。捣取汁,煎如饴。服一方寸匕,日三服。(《千金要方》)
③治小儿百日咳:蜜炙百部、夏枯草各9克。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④治肺结核空洞:蜜炙百部、白及各12克,黄芩6克,黄精15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⑤治肺实鼻塞,不闻香臭:百部60克,款冬花、贝母(去心)、白薇各30克。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3克。米饮调下。(《圣济总录》百部散)
相关中药材推荐
石上柏 shí shàng bǎi
疏风、清肺止咳、解毒止痛、清肿抗癌、利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苦参 kǔ shēn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草果 cǎo guǒ
燥湿温中、除痰截疟。属化湿药。
丁公藤 dīng gōng téng
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散寒药。
汉桃叶 hàn táo yè
祛风止痛、舒筋活络。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栀子 zhī zǐ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泻火药。
麻油 má yóu
润肠通便、解毒、生肌。属泻下楷下属分类的润下药。
鹤草芽 hè cǎo yá
驱虫,解毒消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雷公藤 léi gōng téng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消炎、解毒。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车前草 chē qián cǎo
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